天天消息!做“大象牙膏”体验“神奇化学”——科普交易“首单”变“首课” 在暑假“首日”亮相

2023-07-02 15:35:1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刘颖颖

摄影:杨浦东


(资料图片)

当一定浓度的洗洁精、双氧水

和碘化钾混合到细口瓶中,

就会喷涌出长长的米黄色柱状泡沫,

就像大象鼻子一样,

这就是非常经典的

“大象牙膏”化学实验。

“大象牙膏”里到底藏着什么科学原理?

怎么做效果更震撼?

7月1日暑假第一天,在上海市科协指导下,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联合科萌文化、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神奇的化学》线下课程项目组,将《神奇的化学——“大象牙膏”实验》公益课程搬到了被誉为科学殿堂的上海科学会堂。首场活动通过“上海市科协”与“科萌萌”公众号对社会公开招募, 1个小时内就被“秒空”。最终共有来自全市16位同学(亲子家庭)凭借“手速”,成功“抢”到了本次课程。

中科院的专家变身讲师

“什么是化学”“燃烧的火焰、酿造的啤酒中有没有化学”……活动中,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实验师李齐老师首先用一连串的问题揭开化学面纱。

接着就进入到大小朋友都期待的实验环节,只见老师将碘化钾、双氧水、洗洁精分批倒入三角瓶中,黄色泡沫就缓缓涌上瓶口。看上去没有想象的震撼?那么再来一次。同样的配方,不同的浓度,果然泡沫“嗖”地喷涌出了瓶口,引起孩子们一阵惊呼。

看完老师的演示,孩子们开始自己动手做。穿上白大褂、戴上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这不仅仅是仪式感,更是对自己的保护,体现了实验的专业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做了2次实验,并用秒表进行计时观察。用亲身体验,了解到了不同浓度的反应物、水温都会影响“大象牙膏”喷涌的速度和高度。

“我们这堂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实验来体现化学的‘动态美’,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兴趣。实验中的变量,也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比较和分析方法,理解反应速率,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相比学校的老师,来自中科院的李齐特别强调实验中的科学性。

“将同一个实验分不同层次、不同维度来展示,让孩子们感受一个化学实验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让这场活动显得与众不同。”课程尾声,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雪峰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他鼓励孩子多动手做实验,“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动用一切感官去体验,收获就会更丰富”。

科普交易“首单”变“首课”

这场活动学生,是通过“上海科协”与“科萌萌”公众号报名而来;老师则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专家,这个神奇组合源自科普交易项目首单。

今年科技节期间,由上海技术交易所(简称上技所)作为运营载体的“沪科普”上海科普交易专板完成首单交易。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神奇的化学科普线下课程和课件开发”项目,以技术服务交易的方式转让给了上海科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创了科普管理的创新制度与模式,有望培育出科普产业“大市场”。为尽快将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市民大众的身边,“首单”交易后,市科协立刻和双方联系,促成科普“首单”落地暑假“首课”。

活动组织方也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合作,将更多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提供给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

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市科协针对基层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对接和交流,本次活动就是落实调研结果和服务基层科普需求。“首单”变“首课”也是市科协强化高质量科普供给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全新形式的科普活动,邀请全市青少年来“尝鲜”。

审核: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